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安国法院西城法庭--实干笃行 创新致远

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日期:2020-07-24 10:20:33      访问人数:

  西城法庭地处保定安国市西城镇,所辖16个自然村,辖区人口4万余人,目前共有庭长1人,法官助理1人,人民陪审员6人。自设立以来,西城镇人民法庭在安国法院和西城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枫桥经验”重要指示精神,融入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延伸司法服务职能,畅通诉前化解渠道,在做深、做实、做细上下功夫,2019年西城法庭被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先进集体。

  一、人员素质高基础配置强,因地制宜融入社会治理

  西城法庭的6名人民陪审员,年龄上老中青相结合,为注重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针对西城镇回族聚居的特点,特别将回族群众吸收到陪审员当中,使其成为了维护稳定、守护民族团结的先锋者。人民陪审员们的工作热情高,互相团结一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西城法庭积极运用远程视频调解系统,实现与法院指挥中心及各法庭之间互联互通,通过该系统法院副院长暨西城法庭庭长刘永力经常线上指导调解、培训人民陪审员。基于西城法庭优异成绩,安国其他乡镇法庭通过线上咨询、线下学习的方式到西城法庭取经,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

  此外,在当地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将“一乡(镇)一法庭”建设纳入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建立了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和法庭协调工作机制,凝聚社会治理最大合力,形成了覆盖农村和市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调解网络。

  二、创新模式打响品牌效应,积极工作推进诉源治理

  西城法庭塑造“我们是民事纠纷110”的社会品牌,在各村张贴印有人民陪审员联系方式的海报,发挥“民事纠纷110”品牌效应,增强群众对法庭的认同感。现在当地80%的民事案件当事人把乡镇法庭当做解决纠纷的首选,有纠纷就找西城法庭的人民陪审员。为便捷群众、明确责任,西城法庭实行了驻庭陪审员包村制,实现人民陪审员对全镇行政自然村的全覆盖,做到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人民陪审员,将“坐堂”服务变为到百姓田间地头的现场服务。

  截至目前,西城法庭共接待群众咨询447次,指导调解纠纷21次,登记纠纷107件,调解成功97件,司法确认3件,一桩桩一件件均有人民陪审员第一时间参与调解的身影。西城镇西城村李某某为儿子办婚宴,因饭菜有异味,李某某与置办宴席的流动餐厅负责人刁某发生争执,并扣留流动餐厅的桌椅、厨具,不让刁某等人离开。西城法庭人民陪审员马义欣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赶到现场,反复做双方调解工作,促使双方当即达成调解协议。一场剑拔弩张的矛盾纠纷圆满解决。事后,双方还分别为法庭送上一面锦旗以表达谢意。

  三、不断扩展司法服务职能,助力法院服务乡村振兴

  西城法庭成立至今,积极发挥乡镇法庭优势,打造服务乡村振兴基层阵地,服务乡镇党委科学决策。共召开集中宣讲宣传会三场,主要对象是各村两委成员及民调人员,宣传人民法庭的作用及办案流程。以普法教育为重点,努力在法治宣传上力求灵活多样。打造“大集法庭”,利用西城镇大集的时间,把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台搬到大集上,接待人民群众的法律咨询,共开展法治宣传184次,培训陪审员44次,参与社会综合治理501次。

  除做好人民陪审员工作职责及化解纠纷等主业外,西城法庭还根据安国法院的实际需求,拓展法庭职能,利用陪审员晓民情、通民意的优势,协助法院工作,即协助送达、协助执行、协助诉中调解、协助排查上报涉黑涉恶线索,充分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同时发挥司法建议一案一治理作用,对调解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以分析研判,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提出建议,以此与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成立以来,法庭共提出建议5条,被乡镇党委、政府采用3条,涵养乡村良好的法治生态,夯实社会基层治理组织基础。西城镇政府原有5件常年信访积案,通过与乡镇干部一道深入调解,释法明理,目前已成功化解4件,使困扰党委政府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有效推进了和谐乡村建设的深入进行,得到了当地党委群众的高度赞誉。

  新时代有新担当,中华民族已经步入伟大复兴梦的新征程,西城法庭将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续不断求索,为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法院版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作者:安国法院 刘钇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