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蜀法庭 | 用好四大抓手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来源:宜兴法院      发表日期:2023-11-12 17:33:45      访问人数:


    宜兴法院丁蜀法庭立足审判职能,创新工作举措,紧紧围绕“陶”这一辖区特色谋篇布局,创新四大品牌,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庭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以特色司法服务努力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深化“陶都模式”,做好“法官+工作站”结合文章。2019年,法庭首创以网格员为调解基础、司法所为法律支点、派出所为强力保障、法庭为法律后盾的“四位一体”纠纷化解机制——“陶都模式”,推动形成信息共享、风险预警、普法宣传、法治教育、司法审判、违法打击等多元社会纠纷治理格局,相关经验获最高法院、省法院简报推广转发。2022年,宜兴法院延伸司法职能,打造覆盖全市的“法官+工作站”,研发“法官+”小程序,探索“数字空间+实体平台”促进基层共治新模式。丁蜀法庭积极融合“陶都模式”和“法官+工作站”作用,借力基层执法人员、调解员等解纷力量,发挥基层诉源治理“一体两翼”效果,让群众足不出户、足不出村即可享受智慧化司法服务。目前,宜兴全市30个“法官+工作站”设立在丁蜀法庭辖区的有2个,今年以来化解纠纷40余件。



    立足地方特色,发挥“陶娘舅”专业力量。丁蜀法庭所辖丁蜀镇为宜兴“陶都”中心地带,丁蜀镇常住人口25万,其中紫砂从业人员10万,紫砂作坊超过12000家。围绕“陶瓷”特色的案件集中于知识产权保护、合同销售、直播侵权等,纠纷类型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为进一步保护宜兴紫砂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紫砂行业法律服务环境,紫砂行业协会、丁蜀法庭与宜兴市司法局共同设立紫砂调解专业组织“陶娘舅”,聘请陶瓷行业协会专兼职调解员10名,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力强、专业性强的特点,引导涉陶瓷、紫砂类案件由“陶娘舅”进行诉前调解,推动此类案件的源头治理、专家辅助。在涉及紫砂行业行规、紫砂艺术品价值的评定等诉讼案件中,通过紫砂行业协会出具专业咨询意见书,有效避免了评估机构在紫砂产品鉴定中的不确定性,当事人认可度较高。今年以来,通过“陶娘舅”参与的案件48件,其中诉前化解矛盾15件,防止矛盾激化2件。



    发挥名人效应,创新“吃讲茶”调解品牌。过去,“千年陶乡”丁蜀的茶馆是调解民间纠纷的场所,民众发生土地、房屋、债务、婚姻等纠纷时,邀请地方绅士和族老到茶馆,听凭公众评议裁决,俗称“吃讲茶”。丁蜀法庭继承发扬“吃讲茶”传统文化,在法庭诉讼服务站设置“吃讲茶”茶室,聘请深受群众喜爱的“阳羡茶馆”节目退休主持人常驻法庭参与人民调解,并对群众关注度高的案件邀请群众代表进行评议,使调解更加接近大众的情感和习俗,在“吃茶品壶”的氛围中将纠纷化解于无形。自今年5月“吃讲茶”茶室成立以来,接收诉前调解153件,调解成功35件,参与评议群众20余人,全力推动“吃茶讲理、品壶言和”的传统民俗回归。此外,联合宜兴市口才协会、丹凝读书会等社会团体,组建“法言陶语”法律宣讲团,将案件提炼成案例,将“法言法语”化为“陶人陶语”,提升群众关注度和满意度,累计开展法律宣讲10余场次,受众千余人。



    凝聚代表智慧,打造“代表调解工作室”特色机制。2021以来,宜兴法院借力代表影响力,积极搭建民意沟通桥梁,建立以全国人大代表“欧阳华调解工作室”为标志的四级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今年615日,宜兴法院“许维调解工作室”揭牌,向丁蜀镇人大代表、川埠社区党总支书记许维颁发特邀调解员聘书,标志着该院率先在无锡建成五级人大代表调解工作室。代表工作室融合人大代表来自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特有优势和法官专业优势,拓宽了解社情民意、回应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渠道。同时,将法院工作置于人大代表监督之下,双向互动,为基层治理贡献“代表智慧”和“法官力量”。自“代表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通过委托调解、联合调解、法律咨询等方式,化解纠纷1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