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鹊 优化升级 临海法院杜桥法庭打造“诉源治理”新格局

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日期:2020-01-02 15:13:57      访问人数:

浙江省临海市人民法院杜桥法庭位于临海东部地区,下辖杜桥镇、桃渚镇、上盘镇、小芝镇四个乡镇,辖区面积5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万,流动人口5万。杜桥法庭辖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纠纷逐年增多,司法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今年以来,杜桥法庭不断探索打造诉源治理新格局,2019年1-11月,杜桥法庭民初案件收案量同比下降了19.91%。这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筑巢引鹊,注入矛盾纠纷化解“新力量”

一是设立驻庭调解室。在临海市委政法委牵头下,临海法院联合司法局和杜桥镇政府,设立“杜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杜桥人民法庭调解室”,由四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入驻,负责诉前调解工作。调解员由当地的村干部、人大代表或人民陪审员组成,具有丰富的调解经验和调解资源。调解室自今年4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成功调解809起案件(其中含交通事故案件324件),调解成功率达48.53%。二是设立“婚姻课堂”。强化离婚纠纷诉前调解机制,由调解员联系村干部、单位负责人以及双方亲属共同组成劝导队伍,分别对离婚案件的双方当事人进行劝导与疏解;调解室定期开设婚姻讲堂和家事帮扶活动,同时制作宣传画上墙,进行主动宣传。今年4-11月,离婚案件共引调立案258件,结案211件,其中调解和好44件,调解离婚50件,适用离婚冷静期76件,结案调解成功率达44.55%。三是组建巡回调解审判团队。2016年开始,杜桥交通巡回法庭邀请人民调解员与法官共同组成“调判结合”的调解审判团队,处理交通事故的诉前调解和速裁工作,2016年以来共收案2592件,诉前调解成功1582件,调解成功率达61.03%。2017年4月,杜桥法庭又在桃渚镇设立了巡回法庭,由专职人民调解员定期处理交通事故诉前调解工作,截至目前共成功调解案件256件。为进一步服务群众,按照巡回智慧主题标准组建的头门港经济开发区巡回智慧法庭,已正式挂牌运行两月有余。

二、优化升级,构建诉调对接“新网络”

一是深化调解。杜桥法庭对直接起诉的损害赔偿类、邻里纠纷等民事案件,通过先行调解的方式委托各调解中心、乡镇办事处、村两委、人大代表工作站、警调工作室、行业协会、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联动调解,力求构建良好的人民调解环境。对当地政府咨询法律问题但有可能起诉的纠纷主动介入,在源头上化解矛盾。如杜桥镇因环保标准清理砖窑厂时,村委会与承包方就补偿款问题不能达成一致,矛盾一触即发,法庭及时介入,经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二是触点延伸。根据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台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关于发挥商会调解优势,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规定,杜桥法庭联合杜桥商会、杜桥眼镜行业协会组织成立两个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对会员之间和会员和第三人之间发生的商事纠纷进行诉前化解。2019年11月12日下午,“临海市杜桥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临海市眼镜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挂牌成立。截止11月底已成功调解15起企业之间的买卖合同纠纷,其中眼镜行业8起。三是功能升级。通过“人民调解-达成协议-司法确认”的模式,扩大诉调对接网络覆盖面。杜桥法庭于2019年6月起,与辖区十家调解组织对接,实现纠纷解决“一站式”服务。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由调解组织协助当事人办理司法确认手续,法庭开辟绿色通道,于当日即作出司法确认裁定。今年6-11月,杜桥法庭共办理司法确认案件454件,司法确认后的调解协议履行率达100%。如叶某某等9人为杜桥镇理想家园小区业主,但因开发商经营不善、人去楼空,多年来无法办理房产证。经法庭多方联系沟通,委托杜桥镇东部调解中心对叶某某等人的纠纷进行了调解并司法确认,现当事人已顺利办理了房产证,多年矛盾一朝化解。

三、创新模式,建立循环案件预防“新模式”

杜桥法庭除通过诉前矛盾化解,还注重在诉讼过程中,对有可能重复诉讼、涉诉信访案件苗头性矛盾的化解和预防工作。一是优化办案质效。杜桥法庭加快推进办公无纸化、办案现代化、管理数据化,依托数字法院应用系统,对案件审理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实现全程留痕的可视化管理,完善移动微法院、电子卷宗随案生成、智能送达系统等信息化设备的运用,组织开展各类应用技能培训5次30人,要求移动微法院“每案必引”,“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推进,实现信息化与审判、执行深度融合,以科技的力量服务人民群众。二是注重立审执兼顾。发挥人民法庭在立案、审判、执行三个环节的高度融合优势,落实诉前保全、文书规范、对外委托等立审执兼顾的各项措施,加强案件研判,对疑难复杂和涉众型案件,切实开展立案时沟通研究,裁判时考虑可执行性,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就相关案件召开专业法官会议10次,开展法庭内审判团队业务专题讨论12次。三是实行判后疏导。组织庭内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法官以及司法雇员共2名,组成“判后答疑和心理疏导”团队,对有信访苗头或心理问题的当事人,开展判后答疑和心理疏导工作,对化解信访隐患起到十分明显的效果,截至目前,共开展15次,疏导化解15件33人次。(阮志强,章巧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