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 他从山区法庭走到了最高法院领奖台

来源:楚雄市人民法院洒鸡口法庭      发表日期:2020-07-03 14:54:48      访问人数:

执行攻坚,勇于担当,全力以赴。楚雄市人民法院有这样一位执行员,忠诚、坚毅是他的品格,坚守、执着是他的本色。他坚守高寒山区执行一线,扎根基层执行24年,用一点一滴的执行业绩,诠释了基层法院执行干警对党的忠诚、对执行的担当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2019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各高级、中级、基层法院在各分会场(视频会议室)参加会议。会议表彰了全国法院系统2016年以来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楚雄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杨柏先荣获全国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是云南省法院系统五名荣获该奖项的执行干警之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消息传来,全院干警为之欢欣鼓舞。

2016年3月以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安排部署,楚雄市人民法院党组勇于担当、全力以赴,全院干警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克服执行案件基数大、人均案件多的困难,先后开展了执行攻坚“利剑行动”、“迅雷行动”、“云岭总攻”执行行动,有作为敢作为,顺利通过了“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杨柏先同志,就是楚雄市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中涌现出的优秀执行干警。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出了彝州法院执行干警的底色。

忠诚担当 坚守对党的承诺

杨柏先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素质过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以“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为主线,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思想上始终保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杨柏先所带领的洒鸡口法庭执行组负责楚雄市7个山区乡镇的执行工作,管辖范围1860.166平方公里、1314个村小组、2284个自然村落,几乎占楚雄市法院司法辖区的一半,连日奔波劳顿、餐风露宿、风雨交加中,查人找物、做思想工作、实施强制执行措施,高强度的工作是山区执行工作的常态,但杨柏先以苦为乐,兢兢业业,敢于担当,用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成倍的工作量提升执行质效,各项执行指标始终位居全院前三名,用实实在在的执行指标确保楚雄市法院顺利通过“用两到两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

巧施绝招 执行工作创佳绩

杨柏先出生于洒鸡口法庭司法所辖的树苴乡,从小在山区长大,形成了正直善良的性格和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自他到洒鸡口法庭从事执行工作以来,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来来回回,执行、送达、调解,成为了他的日常工作。山区执行虽没有大案要案,但每执行一件就是对四乡八里“老赖”的一次威慑震示,也是对老百姓的一次法治宣传。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执行联动机制“限高”“网络查控”“纳入失信”等措施似乎起不了良好的执行效用的情况下,生于山区、长于山区的杨柏先熟悉当地风土民俗,总结出了一套自己在山区开展执行工作的“诀窍”,比如:针对家里有核桃的被执行人,杨柏先创新使用“封条贴上核桃树”的方法,对正在挂果即将出售的核桃进行查封;针对山区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自于出售烟叶的情况,杨柏先每年在烤烟收购季,到乡镇烟叶站“守株待兔”,提存、扣划执行人烟款;针对山区农户种植魔芋、养殖牛羊牲口出售的情况,杨柏先主动加强与收购老板的沟通联系,协助执行款兑付……杨柏先对大山里的人和事充满了感情,善于和群众打交道,通晓彝族语言,办案公道正派,建立起了良好的群众基础。24年来,杨柏先顶住了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当事人主动履行率不高、逃避执行现象多发等困难,在导航失灵的大山深处,他成为了法庭的“活导航”,因为善于做群众工作,有些被执行人本来有抵触情绪,但在他的劝说下主动履行了义务,在寻找被执行人或是向村邻了解被执行人情况的时候,群众也积极提供线索。杨柏先不畏艰辛,勇于担当,他走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在是与非、善与恶的碰撞中依法维护着公平正义。

文明执行 诠释为民的情怀

24年来,杨柏先用一片赤诚化解一起起纠纷,让一个个矛盾化于无形。在最高人民法院部署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工作中,杨柏先以奉献精神、奋斗姿态,在条件艰苦的山区执行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让同事敬佩、让群众信服的执行业绩。山区少数民族群众,大多经济收入低、法律知识欠缺,案件经常在执行阶段陷入困境或僵局。他朴素真挚的为民情怀,在杨柏先办理的赡养案件中有真实的体现。年逾七旬的杨大爷起诉三个儿子不赡养他,案件依法判决,由三个儿子每人按月给他送米、肉和油,他独自生活。案子虽然判了,但杨大爷过的好不好,三个儿子有没有按时履行,杨柏先一直记挂在心。一天,杨柏先到杨大爷家附近村落办案,再到杨大爷家进行回访,得知杨大爷的三个儿子没有按时履行赡养义务。于是,他通过查看山林土地证,找村委会的老同学了解情况,又分头听取杨大爷三个儿子的意见,在他的耐心调解下,老人的土地和山林平均分配给三个儿子,由三个儿子轮流赡养老人,每家四个月,赡养案件背后的症结捋清了,昔日的和睦家庭又回来了。不论面对怎样执行压力和困境,杨柏先都能用最质朴的语言向当事人解惑答疑,尽力寻求双方当事人都满意的结果。多年来,正是源于这一份信任,杨柏先始终以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为出发点,执结了一件又一件家长里短的执行案件,维护了山区乡镇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维护着司法公正。

从蓝白相间大盖帽的制服到灰色的夏装,自从1995年进入法院工作,至今是杨柏先在法院工作的第24个年头。24年来,不论是任审判员时的审判执行兼顾,到司法改革后放弃成为员额法官的机会扎根执行工作一线,再到“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时的担当与执着,杨柏先用自己的行动与情怀,坚守着一名基层法院执行干警的使命与担当。岁月催人老,奋战执行一线24年的杨柏先,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执行工作。他和无数的基层执行法官一样,默默无闻,坚守一线,永葆本色,初心不变。承载着对彝家人的深厚感情,走在哀牢山下广阔的山区里,执行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