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判》:玉树法院以生态法治 呵护“中华水塔”

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日期:2020-12-24 08:40:15      访问人数:

 

2020年第23期《中国审判》杂志刊登省高级人民法院文章《玉树法院以生态法治 呵护“中华水塔”》。

玉树法院以生态法治 呵护“中华水塔”

“被告人两那扎西才丁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公开开庭审理该案,玉树法院副院长、该案审判长宋春花当庭宣布判决结果。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三江源生态战略地位特殊,是全国乃至东南亚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强调,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为了加大司法保护生态力度,玉树法院成立了青海省首家专业法庭—三江源生态法庭。

以案释法

2019年4月初,玉树州囊谦县牧民两那扎西才丁潜入当地某冬季牧场附近的浪加山,用步枪猎杀一头马麝、2只雪鸡。几天后,囊谦县森林公安在两那扎西才丁家中搜出小口径步枪、子弹、麝香等。6月17日,两那扎西才丁被逮捕。“这是一起典型的涉环境资源类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属于三江源生态法庭的收案范畴。”在宋春花看来,司法鉴定作为环资审判工作中的难点之一,在本案中亦有体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价值评估方法》相关规定,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按照所列野生动物基准价值的十倍核算;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按照所列野生动物基准价值的五倍核算。

本案中,经鉴定马麝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雪鸡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据此,玉树市人民检察院向玉树市法院提出要求被告人两那扎西才丁赔偿人民币4万元的诉讼请求。

“环资案件的赔偿金额由涉案物品的基础价值和受损环境价值共同构成。三江源生态法庭所受理案件,涉案赃物以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为主,不属于市场流通商品,无法按市场零售价评估其价值,这也是鉴定的难点所在。”宋春花说。目前,青海省内尚无具有相关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三江源生态法庭挂牌至今,所有鉴定均委托宁夏绿森源森林资源司法鉴定中心进行。据悉,下一步,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计划与青海省内相关单位加强合作,早日解决司法鉴定难题。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执行监督处副处长赵明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科院科考队进入可可西里,发现大量野生动物。此后,大量科研团队进入可可西里,不幸的是,非法盗猎者的枪口也瞄准了可可西里。

“当时一张藏羚羊皮仅售几十元,3张藏羚羊皮制成一条可穿过戒指的沙图什围巾,其市场售价竟高达3万至30万美金不等。高额利润带来了不法分子对藏羚羊的肆意虐杀。” 赵明说。

兴奋与压力

2017年2月28日,三江源生态法庭在玉树法院挂牌成立,受理玉树州域内涉及环境资源的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庭长扎西回忆当时的场景,至今难掩激动:“牌子挂上去,意味着责任也挂上去了,兴奋与压力并存”。

在三江源生态法庭成立之前,扎西在立案庭和派出法庭、行政庭工作多年,接触过大量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审判是我的短板,但自法庭成立以来,90%的案子都是刑事案件。”扎西坦言,为了补齐短板,玉树市法院委派他去福建、湖北、云南等环境资源审判经验丰富的省份学习,拓展审判思路,开拓眼界。

如今,三江源生态法庭拥有3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和2名书记员,与此同时,还有玉树法院院长、民事和刑事审判庭庭长组成的专门的审判团队,业务能力日益精进。三江源生态法庭拥有2100平方米的办公楼,信息化设备完善,面貌焕然一新。

普法进帐篷

驱车行驶在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车窗外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和湿地。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政策法规处负责人李洪福介绍,草地和湿地是三江源最主要的生态系统。草地可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供养着家养牲畜和野生动物。湿地可调节冰雪融水和地表径流,是野生牧场,也是三江源地区众多野生动植物繁衍栖息的地方。

扎西作为一名本地藏族人,他坦言,草地和湿地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牧民的环保意识一直很强。但是,由于当地牧民文化水平和法律知识欠缺,此前,大部分牧民是在不知道自己违法的情况下贩卖野生动物制品。有的牧民去山上放牧,看到死掉的棕熊,就把熊掌割下来卖了。有的牧民为了给家人治病,买麝香当药材。

三江源生态法庭成立后,扎西带领法庭工作人员走进帐篷进行普法宣传,帮助牧民了解司法保护生态环境的案例和知识,让牧民知道贩卖野生动物制品的行为是违法的。

除了进帐篷普法,三江源生态法庭在探索生态修复方式、普及生态修复理念方面也下了大力气。扎西说,以往案件审判方式,以刑事处罚和经济赔偿为主,但由于涉案当事人普遍经济条件差,经济赔偿往往成为一纸空文。

为了减轻案件执行压力,减少执行不能案件,三江源生态法庭加强与玉树市检察院等有关单位沟通,积极探索多元生态修复之路,推行补种复绿、劳务代偿、替代性修复等方式和做法,弥补对环境的损害。

今年初,扎西向玉树市检察院有关部门提议,用当护林员、巡管员的方式,取代经济赔偿。即根据被告人量刑轻重,被要求在隆宝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东仲林场当管护员。“涉案标的额越大,当巡管员的时间越长,从而实现谁破坏谁修复。” 扎西说。

据了解,三江源生态法庭自成立以来,先后在隆宝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东仲林场设立“环境资源保护服务站”,接受环境资源案件线索举报、提供专业法律咨询、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为多元生态修复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江源生态法庭成立至今,充分利用‘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实践基地’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实现了其初衷,为生态环境保护、‘中华水塔’保护,提供了有利的司法保障!”青海高院院长陈明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