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江中院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开展联合研讨,制定出台《关于发挥人民法庭职能作用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进一步突出强基导向,充分发挥人民法庭作为司法最前沿、第一线的作用和深入最基层、联系群众最紧密的优势,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一是立足审判服务乡村振兴。积极参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和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依法审理“三权分置”案件,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妥善审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新业态纠纷,主动回应农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的司法需求。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执法司法协调联动机制,依法审理涉长江禁捕退捕案件,助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妥善处理家事、邻里纠纷,依法治理高价彩礼、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等不良习气。二是延伸职能参与乡村治理。全面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充分发挥法治在“1+4+1”乡村治理江苏路径中的作用,推动司法资源向街乡、村镇、社区下沉。注重广泛凝聚合力,构建分层递进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路径,加强对各类调解组织的指导,健全类案信息反馈工作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引导依法制定村规民约,加大农村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力度,促进乡村文明进步。三是便民利民完善司法举措。聚焦“一站式”,加强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建设,建立健全诉讼服务辅导机制,提升诉讼服务水平。聚焦“近距离”,推进人民法庭直接立案工作,增强跨域立案诉讼服务质效,方便群众就近起诉、办理诉讼事务。聚焦“高效率”,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确认程序,推行电子诉讼在线审理机制,有效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聚焦“少诉累”,在每个乡镇、大型社区、重点企业园区至少设立一个巡回审判点,因地制宜开展“农忙法庭”“葡萄架法庭”“草莓园法庭”“茶场法庭”等特色服务,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工作。聚焦“造氛围”,依托“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加强以案普法、以案释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