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法庭 | 水韵禾风 服务从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来源:高淳法院      发表日期:2023-11-22 09:03:23      访问人数:


作为国家治理“最后一公里”的基层治理,是人民法庭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南京高淳法院阳江法庭利用地处水乡圩区特点,探索具有水乡特色的审判、调解及法治宣传模式,创建、打造“水韵禾风”法庭特色亮点工作,服务基层治理,助力辖区“水慢城”旅游、现代农业产业园等新兴产业以及螃蟹水产养殖、船舶运输等传统产业重点工作,为辖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以需求融合为基,“精细化”定制服务内容

一是以服务好、保障好区委、区政府对西部圩区的整体发展规划为工作目标,针对辖区内水产养殖、船舶运输等“水”特点明显以及“水慢城”、生态产业园等“生态”发展重点特色,建立健全“把脉问诊”“专家巡诊”制度,及时分析水产养殖、经营中常见法律风险点,主动开展法治助企、优化营商环境。为辖区内规模企业及小中型创业企业制定法律服务清单,通过“院企座谈”、法治培训等方式,主动服务于生态企业绿色发展,保障企业合规经营、规避生产风险,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二是根据地域特色及所管辖案件具体情况,以高淳螃蟹城、水慢城、高新农业园、水产养殖圩区为载体,将执法办案工作方式调整为“以司法职能下沉”为主,将法治宣讲台与审判台延伸至田间地头、水产养殖塘旁,每月2-3次不定期针对水面承包、螃蟹养殖及买卖等系列矛盾纠纷开展巡回审判、调解,不仅做到“服务农业生产一线”,更努力实现“到农业生产一线服务”,以个案引导类案的批量化解,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

三是根据辖区案件类型及特点,立足乡村法庭的职能定位,联动阳江镇政府,多次举办送法下乡,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法官围绕蟹塘承包、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民间借贷、劳动欠薪追偿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规案例对辖区居民进行法律法规宣讲,对村干部以法律辅导形式进行村干部对外借款、担保及外嫁女征地补偿等案例分享,以更具象化的真实案例提供解纷思路,让个案中的法律指导工作变成最佳的普法途径,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



以方法融合为本,“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选取辖区内规模以上行政村设立“圩区法官工作站”,借助各站点站长的实地解纷优势,发挥“1+1>2”的作用,将法庭下沉至蟹塘旁、圩埂边,利用区域内石臼湖、固城湖及胥河“两湖一河”流域水网密布的地理特点,为水产养殖、水域旅游、水面征收等引发的纠纷提供便利化解条件,就近履行诉讼服务职能。

二是注重构建基层矛盾多元化解机制,统筹司法、公安、村委等主要调解力量,引导当事人通过非诉形式化解矛盾,在纠纷固化成讼前按“三调互动”要求提前参与调处工作,充分借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社会组织调解的职能优势,将矛盾化解在法院之外,注重类案司法调解的引导、模范作用,做到“调解一案、引导一片”工作效应。

三是以“法官进网格”活动为载体,每月至少1次主动深入村社区了解矛盾纠纷情况,采取“主动介入、多方化解”的工作方式促进基层矛盾纠纷的调处,注重将处理矛盾纠纷的站位提高一个层次,不局限于“就案办案”,不满足于矛盾纠纷简单的“案结事了”,深挖涉诉问题及引起矛盾纠纷的源头,做到从根源上治理群众内部矛盾。



以创新融合为要,“务实化”强化结果运用

一是在阳江镇西莲村建设“群众身边的e法庭”,深度融合区“生态绿色发展、产业创新发展、城乡一体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健全社会治理”五个方面,升级打造集调解指导、在线诉讼、协助执行、失信曝光、法官讲堂等功能于一体的云端平台,为当事人在线办理用户注册、身份认证、电子送达、电子签名、诉状及证据材料提交等事项,实现“诉前分流、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或转入立案程序”诉调双向衔接,为辖区群众提供“家门口”法律服务,提高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曝光率、参与度。

二是主动摸排走访辖区矛盾发生集中点,掌握案件矛盾程度与化解重点,对调解案件进行再分类,将有可能调解案件对标案件繁简分流,区分调解难易程度,进行快慢分道。针对辖区内易发、频发的矛盾纠纷,优先考虑以村贤、村干部等作为案件化解主力军,以共情说理安抚当事人情绪,做好思想工作,有助于案件快速和平有效化解;针对争议较大的调解难案,优先调查了解,依据纠纷特点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实现定分止争。

三是推行设立阳江法庭群众诉求服务专线,对群众合法合理诉求,时时有接收、事事有回应,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形成诉源预防系统化、成讼机制立体化、纠纷化解实质化、判后答疑具体化多元一体的案件审理新模式,实现案件全流程监管,促进诉服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