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法院马头法庭位于千年古镇马头镇,也是该院重点打造的“古色法庭”。马头法庭立足深厚的传统文化厚土,立足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司法需求,以创建“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为目标,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原则,深入最贴近群众的地方大兴调查研究,开展前瞻性调研、解剖式调研和对策性调研,通过能动司法拓展“枫桥经验”新模式,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淮阴样本。
一、司法服务走进田间地头,探寻基层治理的“源头活水”
为切实贯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真正做到诉源治理,马头法庭法官走进田间地头,深入乡镇、村部、农户家中等矛盾第一线、最贴近群众的地方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寻找矛盾根源所在,这种“田野调查法”为党委政府的社会治理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过正本清源,挖掘推进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2021年以来,马头法庭针对公共空间治理及知识产权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发送十五份司法建议,均收到反馈并体现到党委政府的治理决策中。
二、司法审判发挥“风向标”作用,激活乡村治理的“一汪池水”
为加快形成资源要素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农村面貌显著改善、农民和村集体持续增收、乡村治理水平大幅提高的新局面,2021年以来,淮安市乡村振兴指挥部启动了“三级先导工程”,全面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全要素治理。马头法庭针对“三级先导工程”开启后可能面临的司法难题,重点对土地承包和土地租赁问题,开展解剖式调研,分门别类解析研判并制定相应预案,全力支持公共空间治理工程的依法实施。2021年以来,马头法庭根据预案、借力非诉机制成功在诉前化解涉土地承包案件三百余件,释放一千余亩土地资源。法庭加强类案研判,对违规发包合同,依法及时判决解除并要求承租人返还土地。在太山湖承包合同案件中,原承包价格明显偏低,损害了村民利益,且200亩土地已交由百合园重点项目使用,给付的租金标准远高于原承包户,法庭最终作出支持解除合同的判决。马头法庭力争一案即实现案结事了,推动形成“审理一件、影响一片”的治理效果,以法治促进空间治理,护航乡村振兴。
三、优化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政通人和的“潺潺流水”
马头法庭辖区内设有国家级农科园,农业企业较多,涉农企纠纷相应亦较为突出,为护航农科园高质量发展,马头法庭立足辖区农业产业特色,抽调专业审判团队大力开展对策性调研,在马头村创新设立“农企纠纷调解室”,并与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南陈集国土中心所、农业农村工作局等单位签署《共建协议》,建立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形成化解合力,联合化解矛盾纠纷。“农企纠纷调解室”自设立以来,成功化解农企纠纷百余件,获得广大农户一致好评。法庭审理的一起疑似无人机喷洒农业致害案件,联合区农业执法大队从农药植保的专业角度,向当事人分析作物受害原因,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案件得以妥善处理。某农场与385户承包纠纷案件,邀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多方合力,成功化解极易引发信访事件的群体性纠纷,释放土地资源200亩,《法治日报》等予以专题报告。
马头人民法庭以千年历史积淀,书写自己的“枫桥经验”,坚持能动司法,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小法庭正不断书写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实践。(淮阴法院谭云云、高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