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法庭聚焦“四度” 集中化解土地纠纷获赞誉

来源:涟水法院      发表日期:2023-08-09 16:38:10      访问人数:

大东法庭是涟水法院着力打造的“土地资源法庭”。2021年以来,法庭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发挥专业优势,用好联动化解、专业审判、诉源防范、专项服务四项举措,集中审理土地纠纷案件,积极开展土地纠纷源头化解和治理,护航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特色法庭创建工作”和相关做法分别获省法院、市委政法委领导批示肯定。

一是联动化解拓“广度”。深化县、镇、村、组四级联动调解模式。推行土地纠纷“调裁审”一体化解模式,对接县农业农村局,在大东法庭设立土地仲裁庭;组建建立以大东法庭专职调解员为“1”,各乡镇司法调解员为“N”的土地资源纠纷联动调解团队,实现了“土地资源”案件调解、仲裁、诉讼一体联动。土地纠纷案件先交由驻庭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员通过调解认为案件需要前往现场调解的,则联系法官和司法调解员依托“法庭直通车”前往田间地头现场调解;司法调解员在日常调解土地纠纷过程中,碰到需要法官指导调解的案件,法官会通过电话或者前往现场的方式予以指导,提高案件调解率。对调处不成又符合土地仲裁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土地仲裁。法官还定期对调解员进行土地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业务培训,与土地仲裁员进行座谈,交流土地纠纷化解的经验,充分发挥“调裁审”合力,努力将土地纠纷化解在诉前。2021年以来共处理土地纠纷500余件,其中诉前化解土地资源类纠纷320余件,进入诉讼程序187件,土地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5.2%土地纠纷成讼率37.4%,同比下降21.3%,调解、撤诉88件,土地纠纷案件调撤率为47%打造土地纠纷“立体式”调解机制,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可选择调解方式,将“优+”全域诉服机制延伸至法庭,升级改造法庭信息化服务硬件设备,确保法庭具备网上调解、开庭功能,由法庭诉讼服务人员指导当事人立案、线上开庭、材料准备等,着力解决群众司法生疏度,切实提升群众便捷度和司法获得感。2021年以来,通过线上调解成功土地纠纷案件25件。  

二是专业审判提“精度”。抽调法学功底扎实且经验丰富的法官组建两个土地纠纷专业审判团队,专门审理涉土地类纠纷案件,通过组织开展土地纠纷案件专题调研、专业培训授课、“老带新”等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专业审判队伍素养,有效避免裁判尺度不统一的问题,提高服判息诉率。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进村入户开展巡回审判,共开展涉土地纠纷案件巡回审判60余次,现场查明事实辨法析理,发挥庭审教育引导功能,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效果。2021年之前,涟水县法院审理涉土地纠纷案件信访投诉数约占全院信访投诉比重20%,自成立专业的“土地资源法庭”后,审结的187件土地纠纷案件,无一起案件被信访投诉,无一起案件被发回重审或改判,受到地方党委、政府领导和人大代表们广泛好评。

三是源头防范求“准度”。坚持土地纠纷高效处理与前端预防并重,建立全覆盖基层治理机制。发挥“铁脚板”作用,深入推进“审务进基层”活动,组织召开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联席会议,听取与会代表意见建议,并在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及土地承包超期合同处理等方面给予释明、指导;在辖区每个乡镇各成立一个法治服务点。法官定期前往法治服务点,对接村居干部、司法调解员摸排矛盾线索,到田间、地头现场调解纠纷。每年将审理中发现的涉土地纠纷典型案例汇编成册,用漫画的方式,通俗易懂的将案情及法律适用展示出来,发放典型案例汇编等普法宣传资料1100余份,发挥典型案件的教育引导作用。重视司法建议堵漏作用。针对审理中发现的有关部门监管不严或者某一乡镇辖区土地纠纷增多等情形,向相关单位和镇发送司法建议和风险提示函,2021年以来共向基层党委政府发送涉土地纠纷类司法建议6条,风险提示函3份,均被采纳。

四是专项服务有“温度”。积极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农村的“桥头堡”作用,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2021年,省法院在涟水县法院正式挂牌成立苏北首家“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法庭成立涉乡村产业案件攻坚专班,由院分管领导为组长,加强“府院”联动,把妥善化解涉乡村产业案件与优化乡村法治化营商环境结合起来,一体推进。年初,成功化解一起涉10余亩校舍土地的排除妨碍纠纷,保障了涟水县红窑镇投资2000万元芦笋产业项目落地。开展“庭村”共建活动,组建现代农业法律服务团队,定期对粮食生产和芦笋、菌菇等特色农产业法律风险防范进行“把脉问诊”,通过召开座谈会、送法进企等多种形式对乡村产业在土地经营权集中流转、生产经营等方面给予法律指导,为乡村产业兴旺保驾护航,受到了基层村居组织、种粮大户和农业企业的欢迎。


(涟水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