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扎根基层二十八载 不忘初心春风化雨为民解忧

来源:本站原创      发表日期:2020-01-02 16:14:14      访问人数:

刘化勤,男,1990年8月分配到文成县人民法院珊溪法庭工作至今,先后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2011年5月被文成县委任命(兼任)为珊溪镇党委委员、副书记,并担任文成县珊溪镇、巨屿镇、峃口镇农村工作指导员组长,并连续当选为中共文成县珊溪镇第十一至第十四届党代会的党代表。珊溪法庭在刘化勤同志的带领下,先后被评为省级五好法庭、县级文明单位,荣获两次集体三等功,多次被评为法院先进集体。他从进入单位开始工作就一直深深扎根在偏远山区法庭长达28年之久,二十多年来,他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一名庭长,一直致力于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宝贵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被温州市政法委授予“温州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全省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法院法庭工作先进个人”等省市级荣誉,得到了上级法院、本院党组和人民群众的肯定。

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珊溪法庭系山区法庭,管辖两镇一乡,人口居住分散,地域较广,加上办案人员少,任务重,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为艰苦。他怀着对工作的无比热爱,二十多年来安心扎根山区法庭,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到山区人民法庭的审判事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印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司法为民的要求。因为老百姓居住在山区,通行不便,打官司难的问题较为突出,群众的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并想方设法解决。为了方便群众诉讼,在他担任庭长期间,珊溪法庭相继出台了“一小时立案”“口头立案”“远程调解”“假日法庭”“晚间法庭”“巡回法庭”“审判服务公开承诺”“预约上门立案”“全天候值班”“审判流程操作规范”等一系列便民制度与便民措施。无论是清晨、中午、晚上,还是双休日、假日,法庭里一直有他的身影,就怕当事人来了,没人接待。这二十多年来,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他几乎没有完整地休过周末,更没有请过一次年休假。他总是说,作为一名法官,只要能快办案、办好案,能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勤勉、认真、细致、无私正是他的写照,也为他赢得了群众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

二、勇于创新,大胆实践

在法庭工作的二十多年,他所经办的案件,无一被改判或发回重审,无一超审限,无一涉法上访,能取得这么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他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实践是分不开的。在多年审判经验的基础上,他逐渐摸索出符合法庭实际、符合当地特色、极具个人特点的工作方法。一是推行涉侨案件远程诉讼。针对当地华侨长期存在的诉讼难问题,他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采用远程网络视频方式开庭审理跨国涉侨案件,因海外意大利米兰调解联络点与国内存在七个小时的时间差,远程网络视频开庭往往持续到晚上七八点才结束,经常要加班加点,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方便了华侨诉讼,也解决了海外华侨诉讼难问题,曾得到省、市法院领导的肯定和有关电视台、报刊等在全国范围进行宣传报道,也得到我国驻意大利米兰总领事和海外华侨的肯定与欢迎,最高院周强院长对该做法和经验也曾先后二次作出批示和肯定,要求在全国予以推广。二是探索家事矛盾化解新方式。农村宗族观念强,家事纠纷牵连广泛,单靠刚性司法手段效果不好,所以他探索建立法庭与乡村互联互通解纷渠道,从纠纷源头引入各方力量,包括人民调解员、村两委干部等参与纠纷化解。人民调解员、村两委干部等多是本地人,更了解当地情况,更容易得到矛盾双方的信任,缓解当事人的抵触情绪。法庭内,他引入一名“两代表一委员”身份的专职人民调解员常驻法庭,设立“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室”,由其负责诉前先行调解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力求“案未立、事已了”。法庭外,对于双方矛盾较大且容易激化的案件,对当事人的亲属、邻居、朋友或当地村干部进行走访,视情况组织村干部、人民调解员帮忙尽量化解其矛盾。由于他及时掌控案件进展情况,有效采取应对措施,做足做深做透当事人工作,避免了矛盾纠纷的激化,即便是判决案件的当事人,也均服判息诉。近十多年来,珊溪法庭家事案件以调解结案或调解后撤诉的比例高达66.96%,所有以调解结案的案件,自动履行率为100%,没有一件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所有以判决结案的案件,上诉率为0,当事人均服判息诉。

三、注重调解,案结事了

他牢记自己作为一名法官的使命,将化解矛盾的任务扛在肩上,将司法为民的理念根植脑海,坚持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在办案中坚守“主动、开放、耐心”六个原则,力求“案结事了”。作为一名老庭长,他主动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主动掌握调解时机,开放而不拘泥于调解时空和调解主体,耐心地做好当事人思想工作力争促成协议的达成。在调解时间上,采取全天候方式,只要当事人有调解意愿,可以随时进行调解,庭前、庭中、庭后,甚至在宣判前均可,并推行上门立案调解、非工作日立案调解以及立案前调解不收费等等,方便群众诉讼,降低诉讼成本,使立案阶段先行调解成为当事人乐于接受的纠纷解决方式。在调解方式上,采取面对面、背靠背或通过电话、邮件、网络视频调解,因人而异、因案而异进行调解,努力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在案件开庭前一周的时间,均要对当事人进行开庭前阶段的一个初期调解。对于双方当事人均有调解意向的,即及时做其调解工作。做到每个案件在开庭前至少进行一次以上的调解工作,尽量避免原被告对簿公堂,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同时,他还落实回访工作,这也是他工作的一大特色,有助于抑制后续矛盾的产生。个别案件双方虽然在审判阶段达成一致意见和解决方案,但是也存在事后反悔的情况,为案件的后续履行造成一定困扰,甚至会给执行造成一定难度。尤其是经法院组织调解和好、判决不准离婚、抚养、赡养等类型的家事案件,他都会在案件结束后的一个月左右,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走访等方式,了解案件相关的后续情况,询问当事人的感情、生活状况。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案件,还会请当事人所在村委会干部或当地人民调解员协助,多次进行追踪走访,确保产生纠纷的矛盾能得到积极解决和消除。他的调解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深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也多次受到上级法院领导的表扬和褒奖。

四、严管厚爱,当好导师  

在他担任庭长十多年期间,身边的同事来了一拨又一拨,也走了一拨又一拨,而他,一直是那个严厉却温和的“老庭长”。他像一个导师一样关心爱护这些分配到法庭工作的新同志,又同时对他们严格要求。他总是从思想政治、职业品德、司法经验、司法技巧、司法作风等方面进行言传身教,手把手的将自己积累多年的审判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书记员和法官,从庭前准备、庭前阅卷、庭审驾驭、调解技巧、裁判文书制作等审判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入手,使年轻书记员和法官尽快学习到先进的审判经验、审判技巧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帮助年轻书记员和法官掌握化解矛盾纠纷的司法智慧和做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迅速提高庭审驾驭能力以及审判和调解技巧,为高质高效审理案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年轻书记员和法官活学活用,缩短书本与实践的距离,从而让年轻书记员和法官迅速成长,从而进一步提高法官队伍的司法能力,有效提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和司法权威。同时,从自身做起,当好表率,对他们的工作纪律严格要求,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迅速成长。

二十八年来,刘化勤同志一心扑在基层,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壮举,他始终以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不计名利、不计得失的高尚情怀,用朴素的话语和踏实的行动,如涓涓细流滋润着辖区群众的心田,也展示着人民法官公正、高效、廉明的良好形象。在他的带领下,珊溪法庭为其辖区的社会秩序稳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