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开展以来,果洛两级法院干警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特别是自5月22日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以来,两级法院闻令而动,一方面服务大局,全力投身抗震救灾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生活秩序,另一方面积极履行灾情期间的审判执行职能,妥善处理灾区各类矛盾纠纷,为恢复玛多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地震后,玛多法院在临时封锁办公用房和当前抗震救灾第一的情况下,按照便民利民司法服务宗旨,在玛多县牛头碑广场搭建“帐篷法庭”,多渠道为灾区当事人提供抗震应急期间的诉讼服务和审判工作,安排人员轮流值守,这里也成为了地震灾后玛多法院临时的办公办案场所。
5月24日,玛多法院巡回法庭敲响震后庭审“第一槌”,在帐篷里开庭并成功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成为玛多地震后灾区审结的首例案件。
原、被告双方于2018年签订买羊合同,原告交付了羊群后,一直未收到被告给付的购羊款,无奈之下,今年3月原告将被告诉至法院。承办法官在充分了解当事人情况后,为保障原告尽快拿到购羊款,快速化解这起纠纷,灾情期间不打烊,在“帐篷法庭”里开庭审理了此案。
“法官们在开庭前,开庭后,都开展了调解工作,没想到能这么快就拿到了羊款”。面对这起案件,考虑到灾情影响,承办法官们合理排期开庭,并在庭审前、庭审后分别多次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双方当事人本对调解有抵触情绪,被告认为原告索要的违约金过高了,拒绝调解,原告认为因被告长期拖欠羊款,给自己带来了损失将近20多万。为了最大限度化解双方的积怨,本着解决问题的角度,承办法官设身处地从各方难处考虑, 经过四个小时的努力,最终被告部分履行了羊款,并表示只要经济宽裕,会尽快将剩余的羊款交给原告。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当事人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5月25日,一对因家庭纠纷引起矛盾的当事人来到玛多法院诉讼服务抗震接待点。丈夫公保某旦与妻子才让某毛共同生活十余年,婚初夫妻感情尚可,二人育有两个孩子。随着共同生活时间的加长,夫妻之间因为琐事渐生嫌隙,矛盾逐渐加深,甚至发展到动手打斗。玛多县地震发生后,二人又因为安置点搭建帐篷的问题,发生肢体冲突。盛气之下,公保某旦要求立即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
“现在是灾情期间,我们要团结起来,以大局为重,共同克服困难,照顾好孩子和家人”,玛多法院立案庭干警才侦措在灾区临时搭建的“账房法庭”里接待了原告公保某旦,第一时间在“抗震救灾期间来访人员立案登记本”上记载了当事人的来访信息,耐心地向当事人做立案前的沟通调解工作。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法官耐心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向当事人解释法律规定,耐心细致做着调解工作。由于纠纷发生突然,加之原告文化水平有限,尚未来得及书写民事诉状,法官才侦措及时与司法局取得联系,在被告知暂无法代为书写民事诉状后,法官告知当事人可以口头方式提起诉讼。因当事人将身份证遗失又无法说清准确的信息,法官告知当事人会在确定身份信息后将案件录入法院诉讼服务调解平台,并亲自陪同当事人驱车前往五公里外的当事人所在的救灾安置点,确定原被告准确的身份信息,同时与乡镇干部取得联系,暂时将发生纠纷的二人安置在不同的帐篷中,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经过法官耐心充分的庭前调解和诉讼服务工作,确定了开庭时间,当事人也暂时平息了心中的愤懑,回到了安置点中。
地震发生后,果洛中院迅速组织力量,购买应急物资前往玛多法院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为确保灾区审判执行工作,玛多县人民法院在牛头碑广场集中安置点搭建抗震救灾诉讼服务接待点、巡回审判点,确保抗震救灾、审判执行同步推进。巡回法庭国徽高悬,简陋但不失威严,虽然处在地震灾区,但法院工作“不打烊”,程序“不简化”,质量“不打折”,针对身患残疾,行动不便的当事人,为减少灾情期间当事人的来回奔波,采取网络视频方式开展审判工作,当事人均能够在各自安置点的帐篷里以视频的方式参与审判调解。“帐篷法庭”的办公环境虽然简易,但玛多法院充分利用信息化诉讼服务平台,从速从快化解抗震救灾期间各类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化解风险隐患。截至目前已成功调结一起民事案件,为三件民事纠纷提供诉讼服务并已录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
玛多县法院在全力做好抗震救灾的同时,积极稳妥有序恢复审判执行业务,以保障灾区群众的合法权益,稳步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各项工作,打造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过硬队伍,倾力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切实将“为民办实事”的理念,转变为服务群众的具体举措,用实际行动体现抗震救灾期间的法院担当,展现了队伍教育整顿期间法院人的新风貌。